|
一次夜袭通告,再次将郑州送上了风口浪尖。
时下的郑州正在卯足了劲“打一场疫情防控歼灭战”,万万想不到的是,徐州官方发布的第128号疫情防控通告,却直接把郑州架到了火上,义务给郑州涂上了一层魔幻的色彩。

(此前富士康员工返乡场面)
应该说,在各地通报染疫大货车司机信息都以笼统地“外省”代指的背景下,徐州在正式通报中指名道姓地点名郑州,确实有些过于直接,不仅于理不合,也凭空给本就陷于舆情泥沼的郑州制造了新一波关注度。
正因为旨在传递精确防疫信息的公文直接点名过于罕见,徐州的言之确凿也让外界很自然的开始站队,并且想当然的就认为郑州理亏。毕竟,在一般人的认知中,公开点名那就是言之凿凿了,更何况徐州在通告中义正词严,连定罪性质的“未经提前沟通”都用上了,似乎很难不让人相信。
而且,“郑州市先后三批26辆大巴车载客抵达”,“郑州航空港区重点企业离职员工”,这些细节性描述,充斥着近期关注度颇高的热点事件,算是透过一种隐晦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了一些关于富士康的信息,自然让徐州的通报自带热度。
在网友先入为主的偏见下,指责郑州似乎就成了彰显正义,就成了站在道义一边,甚至出现了污名化郑州、地域黑河南的不友善举动,有那么一瞬间,似乎“郑州未经沟通将870人运抵徐州”的热搜词条,宛若有了17年前深圳辖区派出所挂出的那条“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”条幅的影子。
说句得罪郑州的话,就算真是一面破鼓,也轮不到徐州来捶。
显然,徐州的严辞通告并没有他们展现得那么正气凛然,充其量只是对来自郑州富士康的870名离职员工对当地“外防输入”造成压力的一种情绪宣泄罢了。
退一万步来说,从郑州出发的大巴车抵达徐州下客,有义务事先向徐州进行通报吗?按照徐州要求,“省外来徐返徐人员”包括郑州等重点涉疫地区在内,只需要“及时主动报备”即可,并“配合落实各项健康管理措施”,并没有载明属地告知责任,而这种报备众所周知只是个人责任,也就是说只要返乡的富士康离职职工报备就行了,徐州所谓的“先后三批26辆大巴车载客抵达”,也只是人数略微集中了一点。
正因如此,在我看来,徐州在通报中除了指责郑州“未经提前沟通”,更应该做的是给郑州发一份“外交照会”,并向郑州告知“徐州签证签发流程和入境程序”,以免“伤了友邦和气”。
说笑之后,还是提醒徐州不要忘了,我们是“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”,城市与城市之间都是兄弟手足,共同面对的敌人是奥密克戎,而不是彼此,更不能互相戕害,徒增谗阋。
更为让人替郑州感到委屈的是,随着河南江苏两省的协调函流出,所谓“郑州夜袭徐州”竟闹了个大乌龙,说严重点就是徐州发布不实消息,以至于河南网友要求徐州给郑州道歉,热议了一天的“郑州未经沟通将870人运抵徐州”也凭空消失。
协调函件除了洗刷了郑州“未经提前沟通”夜袭徐州的冤屈,更是坐实了徐州罔顾上级“抓紧对接”的批示,让原本途经徐州一路送回无锡、苏州的大巴车,在徐州就遭遇了无人对接的尴尬,在徐州籍离职员工强行下车的带动下,其他地区的人员也集体下车,反倒是徐州将了自己一军,临晨就忙着将这些员工“闭环转运离徐”,真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互联网是有记忆的,这方面徐州似乎还有“前科”。此前,三亚疫情,海南滞留游客返乡时就遭遇了踢皮球现象,不得已之下公开了发给江苏的特急函件,明确信息确认所谓迟迟不接收滞留游客的江苏城市中就包括徐州,此番郑州夜袭,简直是三亚滞留游客返乡的翻版。
一个城市,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温度和人情味,在疫情蔓延肆虐之际,不能一味考虑外溢风险而连自己的老乡都排斥,这绝非一个城市应有的胸怀和担当。
事已至此,郑州夜袭徐州真相大白,网友要求一句道歉似乎并不为过。 |
|